中小學升學政策瞬息萬變,比如:多校劃片、鎖區(qū)招生、負面清單、升學搖號.....一系列突如其來的升學政策使得鄭州教育的未來撲朔迷離,中小學整體局勢也產生了不小的變化,以至于在各個升學階段,父母們要格外用心。
鄭州小學階段
目前,小學階段,影響最深的升學政策就是:多校劃片。
不過,對于鄭州小學來說,多校劃片的影響微乎甚微。原因很簡單,這幾年,鄭州民辦小學超越公辦小學,是個不爭的事實,比如:正弘國際、省實驗英才、省實驗思達、鄭中國際、中原領航、一八聯(lián)合.....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有三點:
第一,公辦學校集團化運營,師資能力平分秋色。
對于集團化運營學校,總部老師想要晉升,基本上會被派去新校區(qū),比如,之前是總校中層管理,去了新校區(qū),就可能提拔成運營校長;之前是優(yōu)秀班主任,到了新校區(qū),就有機會成為年級長。
所以,總校如今看來,更像是一個孵化器,把有目標、有能力、敢拼搏的老師分流到分校,加大集團在鄭州的影響力。那么,從師資力量來看,基本上公辦小學與民辦小學沒有太大的差距,甚至民辦學校的老師積極性更高一些。
第二,這幾年公小減負趨勢嚴重。
減負對于公辦牛校來說,沖擊會少一點,比如:省實驗、文一、伊河路、互助路....因為學校家長整體教育意識比較統(tǒng)一,比較雞。那么,在這種氛圍下,不僅僅各個家庭之間能夠相互學習,相互提升,而且通過家庭的努力影響整個學校的學習氛圍,使得學校整體的教學質量保持在了一個較高的水平。不過,相較于民辦小學,還是會弱了一些。
第三:民辦小學本身的優(yōu)勢大。
小班額+雙語化+教學新穎+多樣興趣課+學習氛圍好,幾乎是目前公辦小學難以比擬的優(yōu)勢部分。
總的來說,影響小學變化的不是多校劃片,而是減負,民辦小學的教學也將會越加有優(yōu)勢。但是,從另一面來說,民辦+教培+家庭,一年算下來8-10萬的起步,也拉高了鄭州小學階段的教育成本。
鄭州初中階段
初中階段,是目前鄭州升學的關鍵一步,也是最復雜的一步,因為各種政策讓孩子們的升學不再把握自己手中,而是運氣多一些,按照現(xiàn)如今全國落實的小升初政策:
民辦初中:搖號+鎖區(qū)
公辦初中:多校劃片
那么,這一系列小升初政策,一方面會影響民辦初中整體的教學能力,另一方面,會導致父母們只能在家庭所住區(qū)域內選擇民辦和公辦初中,也就無形中加大了鄭州各個學區(qū)之間的差距。
舉個例子來說:金水區(qū)初中VS經開區(qū)初中
金水區(qū)公/民大牛初中:八中、七中、省實驗、碩爵、文博、一八、新奇、樹人、思賢、為民、經緯,無論是多校劃片,還是鎖區(qū)搖號,名校的幾率遠遠大于經開區(qū)域。
經開區(qū)公/民大牛初中:鄭州一中經開實驗學校。
這就可以說,多校劃片+搖號+鎖區(qū)之后,金水區(qū)一些家庭進入牛校的概率不再是100%,但是,經開區(qū)升入金水區(qū)的牛校就成了0%。
所以,未來升學優(yōu)先要選擇教育強區(qū)。
同時,對于即將面臨小升初的家庭,不要忽略這些家門口的“雙保險”學校。
一:校內有實驗班
大部分的公辦中學在校內都有自己的實驗班或者特色班,當然,這種特色班與藝體特色班完全不同,是真材實料的學業(yè)特色班,比如:鄭州中學小超班、鄭東新區(qū)外國語實驗班、鄭州五十八中實驗班、鄭州七十三中實驗班.......
這些實驗班,聚集了學校最優(yōu)的教學力量,教學內容一點也不輸于民辦初中,孩子們畢業(yè)之后的教學結果也不弱于民辦初中。
二:分配生數量
分配生可以說是低進高出的特殊通道,是孩子們升學的福利政策,也是對于小升初掉坑的孩子們的一種機會。
只要家庭目標學校,在孩子就讀的學校有分配生名額,并且數量足夠,孩子就可以按照統(tǒng)招線以下由高到低錄取。但是,要注意的是,孩子的成績不能低于目標學校統(tǒng)招線分數的50分。如果低于目標學校統(tǒng)招線的50分之外的話,就不會被錄取了。
分配生錄取分數是:
①考生分數>學校統(tǒng)招線,順利錄取
②考生分數<學校統(tǒng)招線,但分差在50分之內,有可能錄取
③考生分數<學校統(tǒng)招線,同時,分差大于50分,不能錄取
在2019年,鄭州市第一批次的21所高中里,除了鄭東新區(qū)外國語、鄭州106中學之外,剩下的19所都具有接收分配生的資格。所以說,如果孩子們能夠充分利用實驗班+分配生名額,即使孩子在全鄭州的成績不是出類拔萃,也可以上一個大牛高中。
總的來說,中學階段,教育資源本身就嚴重不均,雖然傳統(tǒng)的“學區(qū)房”沒有了,但是新的“學區(qū)房”就要來到了。
鄭州升學形式
鄭州未來升學,民辦小學+重點初中實驗班,這種一路升學都在頂尖牛校的擇校方式,肯定是第一選擇。但是,如果家庭做不到這么全面,那么關鍵的一步初中擇校一定要選擇好,先擇大區(qū),后擇學區(qū)。
總之,如今小升初政策,不可能把所有差異磨平,某些層度一定會存在差異,任何調控,在供需極度不平衡的情況下,只能是延緩。
不過,如果父母們足夠心細,減負,清理課外班,多校劃片,背后的邏輯就是,一步一步把教育的重任回歸到家庭中去,父母們越早認清到這一點,就越主動。
---------♦?♦?♦?鄭州中小學擇校必備♦?♦?♦?----------